人民群眾對環保成果的感受就是衡量環保成功與否的標準
近日,廣東省環保廳發布2016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廣東省城市空氣質量狀況,今年上半年,全省21個地級市及順德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4.9%,較去年同期提高3.8個百分點,其中清(qing)遠(yuan)、廣州、佛山(shan)排名墊(dian)底,汕(shan)尾、湛江(jiang)和茂(mao)名位列前三。而人民群眾(zhong)對(dui)環保(bao)成(cheng)果的感(gan)受就是衡量環保(bao)成(cheng)功與否(fou)的標準。
就在幾天前,清遠召開全市環保局長會議提出,今年全市環保考核將實行差異化,同時將重點圍繞飲用水源保護區管理和黑臭水體整治、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等專項整治行動,促進清遠市環境質(zhi)量(liang)得到持(chi)續提(ti)升(sheng)。
不(bu)(bu)時出(chu)現的(de)霧(wu)霾天氣,污染物嚴重超標的(de)空氣質量,正在損害著公眾的(de)身體(ti)健康。以污染換(huan)取經濟增長的(de)發展方式是短(duan)視而危險的(de),也到了(le)不(bu)(bu)能不(bu)(bu)變的(de)時候。
這些年,環保考核緊盯污水、粉塵、尾氣、廢渣等污染物的總量減排,雖然指標顯示污染物排放總量在不斷下降,環境質量在不斷趨好,但與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仍存在一定的出入。讓環保(bao)考核和百姓感覺(jue)直接掛鉤(gou),早已是(shi)公(gong)眾(zhong)之所愿,甚至是(shi)公(gong)眾(zhong)之急盼。環(huan)(huan)境質量改善(shan)(shan)是(shi)檢驗環(huan)(huan)保(bao)工作的唯一標(biao)準,環(huan)(huan)保(bao)部門需在過去工作的基礎(chu)上,進一步完善(shan)(shan)工作思(si)路,改進考核方法,直接回應公眾的期待(dai),讓環保考核工(gong)作(zuo)和老百姓的感覺直接掛鉤。
百姓的直接感受,是環境好與壞的試金石,能不能看見藍天、看到清流、呼吸到清新的空氣,直接體現環保工作的成色。環保考核若不能以結果為導向,那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很可能是緩慢的(de)(de)(de)、拖沓的(de)(de)(de),改善的(de)(de)(de)節奏也就(jiu)難以(yi)緩解(jie)民眾的(de)(de)(de)急迫感(gan)。在環境污染加劇的(de)(de)(de)語(yu)境下(xia),人民群眾對環保成果的(de)(de)(de)感(gan)受就(jiu)是衡量環保成功與否的(de)(de)(de)標準(zhun)。
(廣州市綠森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gdhxtc.cn 聯系人:廖生 1392956944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