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不污染環境又能過溫暖的冬天,該怎么做呢?
我國北方城市已(yi)經進(jin)入供(gong)暖(nuan)季,煤(mei)炭(tan)的(de)使(shi)用(yong)量將大為(wei)增(zeng)加,霧霾(mai)防(fang)治面臨(lin)嚴峻(jun)的(de)形勢。如何讓溫暖(nuan)與環境保護同行?筆(bi)者(zhe)認為(wei),遼寧省一些地區的(de)經驗和做法值得各(ge)地學習和借鑒。
溫暖與環保同行需要因地制宜,盡可能使用清潔能源,減少污染物排放。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寬甸鎮東廂村建有一座大型垃圾氣化站,大量的秸稈、食用菌盤、樹皮、樹葉、稻殼等生活垃圾,經過多功能垃圾制氣發生器(氣化爐)制氣,再通過地下管網輸入村民家,就可以為5000多戶冬季取暖提供燃氣。低空油煙凈化器像這樣的氣化站,如果規模是500立方米的,就可以為500戶居民供氣。這樣算來,不僅每年(nian)可以(yi)(yi)處理可燃垃(la)圾和秸稈等(deng)(deng)廢棄物900多噸,而且可以(yi)(yi)節省330多噸標準煤,節電近(jin)100萬度,保護天(tian)然(ran)幼(you)林1萬畝,并大量減(jian)排(pai)二氧(yang)化碳、二氧(yang)化硫(liu)等(deng)(deng)。
溫暖與環保同行需要科技支撐。要加大高新技術的研究和利用力度,促進節能減排。大連市長海縣獐子島鎮依托優質海洋資源,與一家新能源企業共同研制出了海水地能冷熱源系統,油水分離器開發新能源。經過兩年的試運行,投資1500萬元的5萬平方米的居民小區鍋爐改造工程已取得良好效果。今年,獐子島鎮再投資4000萬元,對20萬平方米的興華居民小區供暖鍋爐進行了改造。改造后,僅興華小區每個供暖期就可節約7420噸標煤,大量減排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和煙塵顆粒物等。
本文由綠森環保轉載整理,轉載請注明://gdhxtc.cn